页面

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

最美的感动

我常常喜欢把一些重要事件,安排给莹莹去做,不仅因为她是班上的班长,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孩子。仅仅拿钥匙开门这件事,半年多来风雨无阻,从不延误,从不忘带的情况来看,她已经为大家,为这个班级做出了许多的贡献。再加上学习、纪律上的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,渐渐的这个孩子赢得我太多信任。
  学校要组织爱心捐款活动,安排是先在班级上进行,而后再派代表抱送学校。为组织好这次行动,我也尽心做好每一个细节。首先是捐款箱的制作,让谁做呢?同学们争先恐后、都自告奋勇想承接这一光荣的使命。有的很健忘,我怕他次日忘记这事儿;有的很热心,但手工制作技艺却叫人担心;有的纯粹是凑热闹,那高举的小手是不附加责任的……就像作业,有人记得清清楚楚,却硬是抛到九霄云外,放学后,如脱缰的小马驹,到处疯跑玩耍,哪怕次日老师的严厉斥责?还有些人,写作业都拖拖拉拉,你还敢附加其他杂差?不是不给这些“小手”机会,关键时候还是保险行事,所以任务顺其自然地落在班长身上,她大大的眼睛,溢满兴奋和激动。
  这真是一个靠得住的孩子,不仅写完了作业,还制作了一个精致的爱心红盒子。那方正的盒子里面是褐色的,推测是饼干礼盒或小奶箱。可外边鲜艳的红色表面,却是那样的平整,她说是红纸包装而成的,衔接处没有一丝褶皱,正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下钱口,尤其正面那苍劲有力的“爱心捐款”四个黑色大字很是醒目。我真佩服小姑娘的心灵手巧。末了,她谦虚地说,是和爸爸一起做的。哦,你有一位好爸爸!同时潜意识里,我隐约感到爸爸是支持孩子做这件善事的。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,必定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港湾,必定有一份默默深厚的亲情和关爱,必定有善良优秀的启蒙老师相伴左右。
  “老师,盒子里有一张十元钱。”不知谁说了一声。
  因为急着上课,我姑且忽略了钱的来历。
  “是谁?没让捐款呢,究竟是那个孩子的先行一步的善举?”下课后,我赶紧补问。
  整排整排的小脑袋,一个个摇得像波浪鼓。
  “那是谁呢?”我有些摸不住头脑。
  我用目光掠过每一个孩子可爱的脸庞,企图从一双双清澈的眼波里寻找答案。
  “不知道。”他们似乎也在迷惑不解。
  “那是谁呢?难道是外来人员?”我更是纳闷儿。
  “老师,听班长说是外边的人捐的。她去抱数学作业了,您一会儿问她。”不知谁说了一声。
  是的,解铃还需系铃人。看来大家的疑惑,还要爱心盒子的制作人——班长来解释。
  不多时,小班长抱着厚厚的作业本,气喘吁吁地来了,她的脸涨得通红,两颊饱满,那娃娃脸粉嘟嘟的,乍一看,真像一个熟透的红苹果。
  “莹莹,里面怎么有一张10元钱?”我不禁问道。
  “哦,是我邻居捐的。她看我和爸爸认真地做捐款箱,她听了我讲的生病孩子的故事后,随身从包里掏出了一张10元钱……”莹莹不紧不慢地说。转自:无忧生活网(www.5ylive.com
  “应该是一位阿姨?”我问。莹莹扑闪着大眼睛点点头。我在心里不停地勾勒,刻画,揣摩那颗高尚的心。应该是一位阿姨,一位感性的善良的阿姨,一位年轻的漂亮的知性的年轻阿姨……我不知道她是谁,但我知道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,借助我们的爱心箱,传递给生病孩子阳光般的爱。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塞下那张钱的,凭着直觉,我想那一刻她很优雅,那一瞬间,足以定格和诠释人生的永恒和美丽。
  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这个故事,显然被陌生阿姨的善举所折服。他们单纯的眼睛里流露出柔软的情愫。我双手抱着爱心箱,内心是一泓虔诚。小心地把它从多媒体柜前移开,搁在书作柜的上方。透过缝隙,我看到那张纸币静静地躺在箱底。我想这是第一笔爱心款,我不想动它,哪怕仅仅是保存。可又有必要特意保存吗?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,浸透了爱的这张纸币,应该是安全的。
  不经意间,窗外一幅盎然春意映入眼帘——桃树,杏树,玉兰……竞相开放。校园一侧的小花园,写意出这个春天的缤纷和美丽。一份心底的明媚,留下这个季节最美的感动。

点击给你惊喜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